活动类型:全校教师培训
学分类型:校内培训 学时:2.0 学分:2.0
报名时间:2025-06-03 08:25 至 2025-06-09 08:25
开课时间:2025-06-10 09:00 至 2025-06-10 11:00
主讲人:周老师 活动地点:实3-316
报名结束 已报名:0
一、内容简介
本讲座以主讲人37年工作经验,从(1)本构:工程师“应力”与“应变”的实时转换;(2)平衡:土木工程师的“工程意”;(3)协调:土木工程师的“社会意”;(4)木桶原理和长尾效应:土木工程师发展策略选择,这四个方面面向土木、建筑和工程管理本科毕业生讲授土木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安身立命之本。
本构关系、内力平衡、变形协调是“弹性力学”三维问题建立15个方程式的三大基本方程,也是考虑问题的3个方面。
本构关系即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土木工程师要善于将“应力”转化为“应变”——适应纷繁复杂的工程问题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核心方法就是《老子》中提出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就是要随时保有“三心”即指细心、耐心和虚心。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和参与工程活动主体的多重性,决定了工程活动的每一环节、每一阶段都要与他人打交道、都有可能出现质量通病,需要细心和耐心。通过介绍地震中的工程破坏实例,强调工程作用的多样性以及工程的技术的局限性,要求工程人应虚心向自然学习、向有学养者学习。
平衡与协调就是要灵活运用“工程意”和“社会意”。“工程意”是林徽因“建筑意”概念的扩展,是指“坚固、适用、美观”的具体体现。本讲座根据大量的工程实例,强调施工中的消防安全、脚手架支撑安全和边坡支护安全的重要性,并根据工程核心概念介绍一些施工质量通病的预控的重要性,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平衡。“社会意”是指工程的经济技术性、艺术性、文化性、地域性和民族性及社会性,强调工程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表现出强烈的社会特征,需要与社会生活相一致,即协调。
第四部分讲述“木桶原理”和“长尾效应”对人生发展路径和策略选择的意义,即进入社会后要根据“木桶原理”补强自身发展的短板,并在激烈的竞争中,依据“长尾效应”原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努力方向。
本讲座着重介绍工程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引导毕业生认识到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和积极工作的重要性。
二、个人简介
国防工程研究院退休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学院特聘兼职教授,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作为结构专业负责人设计的项目,获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9404”重点工程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
出版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技术规范2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