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培训详情

涵养共同体意识,为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夯实思想基础

活动类型:全校教师培训

学分类型:校内培训     学时:2.0   学分:2.0

报名时间:2025-09-10 17:24 至 2025-09-11 17:24

开课时间:2025-09-12 08:30 至 2025-09-12 10:30

主讲人:周老师           活动地点:实3-316

报名结束 已报名:0

该培训只接受建筑工程学院报名
培训内容:

本讲座结合主讲人37年设计、科研和研究生教学的工作经验,通过典型的案例,介绍个人工作中的得失和人生感悟。主要内容有:(1)思想意识的养成:从大型计算绘图软件的熟练应用、大型通用计算程序SAP5的FORTRAN语言源程序通读中,学习和领悟到的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工程设计累积型创新的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养成了积小成多的科研习惯;(2)创新意识的养成:立足于工程实际,研发新技术,分析工程质量通病成因,提出改进措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3)工作作风的养成: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不局限于结构专业,积极参与其他相关工作,反而拓展了结构工程的研究领域,既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积累了人脉,又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遇;(4)创新成果的提升:每一项目和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发表论文,在一定的论文基础上申报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5)学术团队建设、学术共同体意识的涵养:在“配筋-砂浆面层条带加固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中,根据工作需要,构建了扁平化的学术团队,先后完成了4个后勤科研项目;通过带培研究生,拓展研究领域,出版了《深海土木工程概论》。讲座从上述5个方面面向建筑工程学院的教师,介绍工程设计和科研活动累积型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学术团队建设、学术共同体意识涵养对累积型创新成果提升的重要作用,旨在引导年轻教师认识到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仅靠个人是难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扁平化的学术团队建设以及涵养和培育与团队建设相适应的学术共同体意识,是个人成长的有效途径。

个人简介

国防工程研究院退休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学院特聘兼职教授,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均排名第一。作为结构专业负责人设计的项目,获部级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国家“9404”重点工程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

出版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编技术规范2本。